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如何让“二手货”更加有里有面?
在循环经济和以旧换新的推动下,“二手经济”蓬勃发展,“买二手、用二手”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二手流通行业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2025年将有望超过3万亿元。但同时国内处在发展初期,市场层面乱象频出,社会共识尚待完善。
为什么说二手经济不等于消费降级?人们买二手买的一定是便宜吗?蕴藏着巨大绿色消费潜能的“二手经济”在Z时代的带领下又将往何处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对话某绿色循环经济品牌负责人李煜筠、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

李煜筠(左)丁道师(右)
线上线下齐开花
哪种模式最靠谱?
二手交易,既发生在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也发生在线下二手实体商店,既有全品类的交易平台,也有垂直领域的交易平台。什么样的模式更长远?
丁道师是二手电商平台的重度使用者,经常购买二手图书、出售闲置的电子产品,还通过以旧换新置换汽车。相比于传统线下模式,丁道师更看好在线交易模式,他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交易更有保障。广义的二手经济,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跳蚤市场、旧货市场,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散落在各地的二手交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真正让二手经济变成一种蔚为壮观的新经济模式。从平台的角度,现在已经形成巨头争霸的格局。
作为某绿色循环经济品牌的负责人,李煜筠介绍了他们的两个主要业务:一个是以“环境教育”的形式,在公共场所推广二手文化,打破二手羞耻感;另一个是针对“平价闲置循环”的问题,采取积分的形式,进行闲置的回收和帮卖,以服饰、配饰等常规品类为主,受众多是18到30岁的女性群体。她还通过一个案例,阐释了线下活动的意义:在她们组织的二手市集上,妈妈起初不理解为什么衣服要穿别人的,但是当她看到衣服来自一个阳光有能量的小姐姐,而且东西也挺干净的,最终心甘情愿帮孩子买单了。
不过,丁道师也提出,线上和线下的模式并不是对立的,也可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李煜筠补充道,每种商品适合的交易模式是不一样的,而这很大程度上由价格决定。一些高净值的商品,比如手机、数码、汽车等,其鉴定标准以及信任成本都会更高,更适合在垂类平台交易;一些衣服帽子等低利润的商品交易,以及C2C(个人到个人)的交易,则更适合在全品类平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元的模式出现,适配更多的赛道。

二手交易市集(受访者供图)
不只是便宜
买的是什么?
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最大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45%的交易都与兴趣相关,覆盖潮玩、数码、穿搭等数百个品类。究竟什么样的商品占据二手交易市场的大头?
据李煜筠观察,一些品类确实比较受欢迎,比如二次元、洛丽塔(一种少女风服饰类型)、谷子(动漫游戏等衍生产品)等,一方面是由于兴趣带来的高频的购买习惯,另一方面是交易价格已基本达成行业的共识,也能够促进商品的流通。丁道师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目前二手交易还是以3C数码、电子产品为主,超过服装和包包。他还指出二手交易中“品质”的重要性,某平台在山东青岛自建了一个线下质检基地,虽然增加了开支,但是降低了信任成本。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会成为主流趋势。
俗话说,不是新款买不起,而是二手商品更有性价比。有数据显示,近半数消费者选择购买二手产品的原因为“节约成本”,认可二手产品“环保可持续”的消费者有38%。购买二手商品,一定是为了更便宜或者是性价比吗?
丁道师不能完全认同,许多二手商品并不便宜,甚至有一定“溢价”,但是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艺术价值进行额外付费——有人为二手书本上的批注支付10倍价格,有人为热门潮玩辗转多个平台。李煜筠认可二手商品的环保属性,她的企业本身就定位于解决环保问题,而不是把盈利当作最主要的目标。此外,她表示二手交易天然具有省钱和独特性的优势,不同于男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女性更愿意为特别好看或者有趣的东西买单。

狂欢背后藏隐忧
路在何方?
某二手平台曾因收取个人卖家0.6%的服务费引发讨论。《消费者报道》问卷调研数据显示,二手电商平台消费痛点Top5分别为商品质量问题、货不对版、退款难、售后服务不佳、回收价格波动太大。
对于被诟病的平台收取服务费和回收售卖存在价差的问题,作为业内人士的李煜筠表示理解。这里面主要涉及风险承担的问题,二手商品出不去的风险、存货的风险以及日常管理的风险,其实是转嫁给平台方了。至于回收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是因为国内还处在发展初期,平台还在搭建数据库,也是在测试市场的反应,确实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她还提到,以上这些痛点问题,其实更多出现在C2C的服务当中,有了B端(企业平台)的参与之后,可以有效减少问题的发生。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2024年,《二手货品质鉴定通则》的国家标准修订并发布。对于平台和企业来说,如何构建标准化体系?
丁道师指出,对于平台和企业来说,构建标准化体系的难度很大。有些品类比如手机、电脑,本身可以相对标准化地鉴定,但衣服、包包、图书等很难鉴定,且目前很多是通过C2C来交易,呈现鱼龙混杂的问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可以针对每一个品类进行区别化的规则的塑造。李煜筠所在的企业显然属于后者,她们目前正在通过大品类简化的形式,减少大家的价格敏感度。
鼓励二手经济
不等于消费降级!
“循环经济”强调减少浪费,而“兴趣消费”鼓励为热爱买单。两者结合是否只是商业妥协?李煜筠解释道,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能从单一部分看多了少了,而要从整个市场去看。比如我们在做二手闲置的循环,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循环出去,但它可以像晴雨表一样,帮助市场去优化方向。再比如循环经济在循环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些劳动岗位,这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还有一种循环经济是将产品转为服务,比如共享单车,从我拥有一个车变成了我拥有骑行时的服务,但其实也创造了一种高频次消费。
鼓励二手电商和二手经济的发展,是否会遏制新产品和新经济的发展?丁道师反驳了这种观点,任何商品和服务,只有在退出或者转手卖出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才能够带来新的消费增长。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拥有一辆汽车,要是你想买一辆新汽车,你肯定得先把之前那辆车卖掉,但如果突然有一项法规规定禁止二手车交易,那你是不是连新车都不敢买了呢?因此,鼓励二手经济、鼓励循环经济,就是在鼓励新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监制丨白中华
记者丨杨昶 刘子仪
编辑丨刘红伟 刘晓琛 钱泊均
新媒体编辑丨刘晓琛
责任编辑:廉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