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清明假期 演艺热潮点燃文旅经济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74.5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988.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06%和11.32%。跟着演艺去旅游持续发力,各地景区景点结合自身文化历史、潮流IP优势,打造出沉浸式体验项目等演艺新业态,让旅游体验变得有深度与温度。

清明期间,达州巴山大峡谷开启了以“祈福巴山 万物共生”为主题的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活动,通过歌、舞、祈、迎福四大篇章演绎巴人文化。
游客 赵小会:我最喜欢的就是“祭台大典”的环节,尤其是祭司祈福的时候,感觉那个氛围特别庄重神秘。跟着大家一起祈福,有种和古老文化巴国文化连接的感觉。
在非遗集市中,巴山美食、刺绣、祈福文创琳琅满目,各地游客在这里品尝凉面、清明粑等特色小吃,体验手作乐趣,沉浸式感受巴文化魅力。
乌兹别克斯坦游客 Zamira:我真的很喜欢亚洲文化,中国的文化。我看到所有这些东西都非常漂亮。我很高兴看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根源如此看重。

同样是以沉浸式演出带动传统文化体验,阆中古城打造的《阆苑传奇》文化演艺项目,则将20余场快闪演出巧妙嵌入古街巷陌。日间,川剧变脸、古法武术等非遗展演在青石黛瓦间轮番登场;入夜,大型驻场演出以全息投影重构时空,在70分钟内串联8处国保单位的文化密码。
游客 牛伟:我觉得《阆苑传奇》不仅仅是一台演出,通过直观效果展现阆中古城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一台剧,它也是阆中古城游览的一个补充。
走出阆中古城,随着乐声悠悠,来到广元。夜晚的昭化西市,华灯璀璨,大型沉浸式表演《葭萌春秋》以千年古城为舞台,剧情变幻,场景流动,游客们如同“穿越时空”,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亲历者。

清明假期,川内上演的不仅有主打文化体验的沉浸式项目,也有家喻户晓的“IP”衍生剧目。依托于雅安“大熊猫”主题IP,史诗剧《熊猫归来》持续火爆,该剧以第四纪冰河时代为背景,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科幻冒险故事。剧目的主舞台融合超2800㎡超清巨幕,同时搭配水、电、雾、风等自然特效,视觉空间立体震撼。

雅安博雅大熊猫文旅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马明刚:观影人数较平日有一个显著的提升,预定量较平日增长了47%。上座率现在是达到了91%。此外,结合市内酒店、夜游青衣江项目,我们共同推出了套票的政策。
此外,清明假期,成都、眉山、雅安还创新推出“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观剧惠游”等活动,带动三苏祠、瓦屋山等景区热度提升。绵阳市推出文旅消费券—演艺演出券,推动假期“演艺+文旅”消费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