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暖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1:03:00    

紫竹院街道困服机构打造“零距离”服务,提升“七有”“五性”社会救助服务保障水平,落实服务类救助。在实际工作中,社工通过动态回访主动发现困难家庭多元化需求,以常态化访问辖区特困户、低保户、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众,详细地了解服务对象的近期生活状况和急难的需求,为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送医陪护,让救助对象有“所”依。服务对象李大叔(化名),是紫竹院街道的一名低保对象,没有子女,独居生活在公租房。困服机构社工来到李大叔家进行入户回访,询问了李大叔近期状况。李大叔表示:“近期由于肾病原因不能长期坐下且感觉到身体不适,求助社工能够陪同前往医院问诊”。社工当即与李大叔约定好前往医院的时间,全程协助李大叔完成医保定点操作、取号报到、陪同问诊以及各项身体检查等事宜。后来李大叔再次留言预约看诊时间,社工及时关注到服务对象的助医需求后再次陪同看诊,让李大叔感受到社工的温暖与关怀。

社会融入,为边缘群体搭建“信息桥”。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刘阿姨(化名)与周围邻居的交流甚少,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缺陪伴与关怀,多次拨打求助电话希望能得到关心和照顾。对此,困服机构社工与刘阿姨取得联系,预约上门探望。在接触过程中,社工为其讲解了救助政策,刘阿姨表示自己没有渠道能了解到社区的信息通知,对于这些政策自己都是第一次看到,平常在宣传栏看到许多活动剪影,自己有意向但不知道从哪里参与,社工表示关于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栏、询问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解,也可以通过咨询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加入社区群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到最新信息。了解到刘阿姨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需求后,社工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并表示后续将为刘阿姨提供陪伴关怀、政策解读、促进社会融入等一系列服务。

生活关照,为困难群众解忧难。低保对象王大爷(化名)的家人通过社区向困服机构求助,表示王大爷因外出乘坐电梯不小心摔倒导致肋骨骨裂,是否能链接家政护理人员上门帮忙照顾。据了解,老人今年已经75岁,目前居家休养,子女远在外地久不联系,平时靠妹妹一家照顾。对此,社工上门疏导服务对象的情绪,介绍了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内容,从提供短期照料护理、上门送餐等服务角度制定计划,并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建立联系,时常主动关注老人的康复生活照料问题。

紫竹院街道困服机构认真落实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指导困服机构,打造更加立体的服务模式,为更多困难家庭带去希望和力量。根据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类救助体系,全方位满足困难群众在生活、就业、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切实提升救助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供稿:紫竹院街道困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