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 美伊谈判将令油价进一步承压?
在新一轮谈判中,美国又对伊朗放狠话了。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伊朗正在拖延与美国的伊核问题谈判进程,可能面临美国的“严厉回应”。此前一天,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表示,如果核谈判失败,美国将“强力打击”伊朗。
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会见到访的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时对记者说,伊朗已经“非常接近”拥有核武器。他说,伊朗“必须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想法”,否则其核设施可能面临美国的军事打击。
伊朗与美国间接谈判4月12日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进行。双方代表坐在不同房间,通过东道主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传达伊美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双方代表离开前在巴德尔面前进行了数分钟交谈。
这是自2018年5月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之后,美伊之间的首次正式谈判。据报道,两国均表示首次会谈“积极”且“富有建设性”,双方计划1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第二轮会谈。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围绕伊朗核问题,特朗普摆出比第一任时更强烈的战争姿态,公开宣称“谈不拢就打”。但长期习惯于美以武力威胁的伊朗,显然对这种战争讹诈并不买账。
在马晓霖看来,“特朗普2.0”版对伊朗的威胁增加了军事色彩,但是整体看,这种施压堪称开弓拉弦但未满格,极限施压可能会重启七年前出台的“彭佩奥12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若美伊谈判取得明显进展,美国可能放松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这将对市场原油供应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欧佩克可能逐步停止减产,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石油增产,美俄谈判取得进展可能会导致美国放松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原油供给增加。
不过,王永中说,当前市场对美伊谈判的前景存在显著不确定性。谈判仍处于初步阶段,各方态度存在分歧,伊朗原油供应能否增加仍需观望,相关因素的最终落地效果尚难准确判断。

美国对伊朗施压张弓拉弦尚未满格
马晓霖分析道,从地缘关系维度看,特朗普再次当选后锁定俄乌冲突和中东争端两个重点战场,其中中东战场的关键是征服伊朗,实现其第一任期没有达到的目标。当前,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新政策正在形成之中,简单归纳就是以威胁和逼迫为主,以接触和谈判为辅,逐步加码,次第围猎,不到万不得已不诉诸武力。
2017年特朗普首次上台,经过半年观望和要价后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在马晓霖看来,特朗普政府撕毁伊核协议是“以退为进”——通过颠覆伊核协议,另起炉灶或追加补充内容,进而试图一揽子解决中东问题,为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中东政策服务。
“今天特朗普再次聚焦伊朗核问题,还只是旧事重提,远没有达到七年前的高压水平和要价标准,而当时的美国伊朗政策堪称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组合拳,即‘彭佩奥12条’,以改写伊朗‘地区超级大国’态势,推动其回归伊斯兰革命爆发前的地区普通大国状态,以解决美国及其盟友的全部安全关切。”马晓霖说道。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加埃表示,伊朗正在加大外交努力,以解决与西方的核争端,缓解来自其受到制裁的经济压力,伊朗将于本周接待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
至于美伊新一轮谈判的前景,马晓霖指出,在特朗普1.0时期,“彭佩奥12条”就被伊朗政府全盘拒绝,因为这是让伊朗彻底投降归顺的“城下之盟”。特朗普政府随后追加一系列制裁,但伊朗终究熬过艰难时刻,熬到拜登上台,又熬到特朗普再次上台。八年过去,伊核协议没有恢复,伊核危机也没有上升为伊核战争。
但是,马晓霖也表示,今天的地缘形势、安全态势显然对伊朗更加不利。“它不仅在东地中海的博弈中遭遇重大军事失败,而且因真主党惨败、大马士革政权变更而丧失‘什叶派之弧’的战略西翼。”他说,伊朗承受的压力将超过“特朗普1.0版”时代。“彭佩奥12条”可能会被“特朗普2.0版”新团队逐步重新捡起,进而慢慢拉满压制和逼迫伊朗让步的战略弓弦。
4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一贯认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唯一正确选择。当前形势下,伊朗核问题相关各方更应相向而行,加强对话接触,防止局势升级。作为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导致当前局面的国家,美国应当展现政治诚意,秉持相互尊重的精神,参与对话协商,同时停止动辄武力威胁、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
OPEC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
截至目前,美伊核谈判的进展一度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反映出市场对伊朗原油出口增加的预期,但由于整体局势仍不稳定,其全部影响似乎尚未完全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分别下调了15万桶/日。这是该组织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下调了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
该组织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近期关税政策对石油需求的预期影响。OPEC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1%下调至3.0%,明年从3.2%下调至3.1%。
报告显示,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其中,约125万桶将来自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国家。
此外,该组织还将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2025年增长量预期从143万桶下调至128万桶。报告说,支撑石油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非经合组织国家强劲的航空旅行需求和公路运输需求等。
王永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当前,影响油价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在需求侧,即特朗普关税对全球经贸秩序的冲击,尤其是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而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破坏,这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在特朗普关税下,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经济体的对美出口将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能源需求疲软。这是近期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同时,从供给侧看,王永中指出,一方面,欧佩克可能会逐步停止减产,这将使得石油供给上升。另一方面,特朗普的能源和气候政策旨在降低美国能源成本,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他加征关税的同时,希望降低能源价格,尤其是油气价格。为此,他签署行政令放松对油气生产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供给将进一步增加。”
彭博行业研究资深分析师Henik Fung在研报中指出,“美国关税目前仍属潜在风险,但90天暂缓期结束后局势将如何发展,依然让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交易员焦虑不安。价格波动迫使对冲基金收缩阵地,这在原油和铜期货的投机性净多头头寸下降以及美元走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Henik Fung表示,尽管与供应相关的风险溢价随着OPEC+增产而缩小,但美国的贸易关税引发了新的对石油需求的担忧。“若贸易战持续,WTI油价恐将跌破60美元/桶。”
在需求预期承压之际,OPEC+决定在5月加速增产,超出市场预期,可能将加剧石油市场过剩压力。根据一份声明,OPEC+将在5月每天向市场增加41.1万桶石油供应,这一数字相当于本月每天约13.8万桶的增产幅度的三倍。
“我们怀疑超预期的贸易关税和超预期的OPEC增产这两个不利因素在未来几个月仍将对油价构成压力。”摩根士丹利全球大宗商品策略师Martijn Rats在研报中称,在基线情境中,2025年下半年的原油需求将被下调一半至50万桶/天,布伦特油价被下调约5美元/桶,至62.5美元/桶。而在熊市情景中,需求增长将降至零,与(温和)衰退一致,布伦特油价将处于每桶55美元左右。
“油价下跌可能会促使特朗普政府采取更激进的措施,加强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荷兰国际集团(ING)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沃伦·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在研报中说道。背后的逻辑是,低油价能降低美国人的燃料成本,从而有助于美国走出通胀的影响。但现在问题是,在他的关税政策下,市场的担忧已经转向潜在衰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