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幸福农场:“传统农业” 到 “生态休闲综合体” 的蝶变升级
“家人们,这是我们露营地的全貌,吃喝玩应有尽有。这里是墙绘,可以穿上汉服拍照打卡……”近日,永登美乐幸福农场直播间里,主播对着镜头热情推介,评论区“周末去农场采摘”的留言刷屏不断。这个曾以传统种植为主的西北农场,如今正通过“农业+文旅+电商”的多维融合,上演着一场从“面朝黄土”到“活力田园”的精彩蝶变。
永登美乐幸福农场位于永登县柳树镇牌路村,距离永登县城仅1.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过去,这里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经营模式单一,经济效益有限。如今,320亩的广袤土地已蝶变为“春有花海、夏有绿荫、秋有果香、冬有暖棚”的生态休闲空间。

在农场的文化广场上,经典歌曲响彻云霄,游客们围坐在大屏前合唱,一旁的连廊里飘来丁娃烧饼、铁锅炖鸡、虹鳟鱼的香气;大棚里,游客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采摘着西红柿、小乳瓜、蘑菇等农作物;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里,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践活动,感受现代农业科技魅力。
“不光这样,农场创新推出‘文旅 +’模式,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非遗表演等特色活动,巧妙地把永登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融入游客的亲身体验之中,让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我们这儿可不单单是农家乐,更像是一个能让大家好好感受乡村生活的体验场。”农场负责人徐金莲介绍道。

依托“亲水近山”的地理优势,幸福农场规划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亲子娱乐等八大功能区,年接待游客量从转型前的2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的7万人次。曾经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收入占比从 80% 降至30%,而文旅体验、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多元业态贡献了70% 的营收,彻底改写了农场的经济结构。
幸福农场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其丰富的特色项目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农场与周边商家和村民联合经营,构建起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乡村休闲生态。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在农场的农产品加工车间,村民王大姐熟练地将刚采摘的蘑菇分拣包装:“我在农场上班每月工资3500元,家里种的豆角、苜蓿也能卖给农场,一年多增收2万多元。”这是幸福农场“联合经营”模式的缩影。每年最忙的时候农场可带动周围200多人临时就业,其中固定就业人数有70多人,构建起了“资源共享、利益共联”的生态圈。
从传统农业到生态休闲综合体,永登美乐幸福农场的蝶变升级,是永登县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当科技赋能田间地头,当文旅激活乡土魅力,永登大地活力奔涌,全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 | 县融媒体中心 丁月
责任编辑 | 周钰 赵晶玲 王立命
监制 | 吴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