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牵头发起农技综合服务联合体,让科技成果直达生产一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44:00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王凌云 摄影报道

有花生油龙头企业,却缺少本地原料、优良品种——面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烟台市花生农技综合服务队协同科研院所与种植基地、生产企业,推进从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改造。

“我们通过补强薄弱环节,延伸价值链条,助推烟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任强说。

今年,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突破传统农技服务的瓶颈,针对农业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整合多方资源,牵头组建农技综合服务联合体(下文简称联合体),为农民进行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让更多农民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受益、增收。

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农村大集……如今,农民的需求在哪里,农技综合服务队忙碌的身影就延伸到哪里。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如何让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通过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构建一个更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推广生态。”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凯说。

今年,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整合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类优势资源,构建一个由公益性推广机构主导,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的高效、协同、创新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联合体。

作为公益性推广部门,农技推广一头连着科研院所,一头连着基层农民,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服务也存在短板和不足:依赖单向推广,覆盖面窄、技术更新慢;侧重产中技术,忽视产前的市场信息、品种选择和产后的加工、销售环节的指导;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落地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

因此,联合体的成员,既包括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和教学单位,也包括一批服务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力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与支持。

“以前我们是‘单打独斗’,有了联合体以后,不同主体‘握指成拳’,一头连起科研,一头连起市场,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倍增。”任强说。

从“农技服务”到“全链协同”

实际上,联合体的创建,不止是主体范围的多元化,更是服务能力的巨大飞跃。

根据实施方案,联合体将以农业科研为基础,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为主线,以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为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农业生产全链条全环节综合服务,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的转化、普及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全产业链”“全链条”“全环节”“综合服务”等一个个关键词,正是瞄准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如果说以前单纯提供‘农技服务’,现在则更注重产业链思维,‘全链协同’推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于凯比较道。

比如,联合体将选择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品质优良的农业新品种,从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引入相关主体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新品种农业产业联盟。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动力。

联合体将积极推进农业科研创新面向生产实际,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同时,推进农业科研成果集成配套、熟化简化,打造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果试验示范展示,推动成果的推广应用。

针对小农户占比高、农技推广效能不高的问题,联合体将瞄准“种什么”,引导建立“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合作机制和模式;瞄准“怎么种”,发挥农技人员、学会专家、农业经营主体“土专家”的服务指导作用,为小农户提供生产所需先进农业技术;瞄准“怎么卖”,培养农业经纪人等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开拓市场。

7大服务团队破题突围

某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鸡苗选购、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服务、毛鸡出售于一体的肉鸡生产一条龙企业,年出栏肉鸡1200万只。因市场竞争激烈,合作社近几年养殖效益和农民收益出现下滑。

在走访调研中,烟台市白羽肉鸡产业综合服务队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讨论后开出“方子”:“快大型白羽肉鸡市场已经饱和,可以发展‘益生909’等小型白羽肉鸡。”

同时,服务队还为合作社与相关企业“牵线搭桥”:“合作社目前的抗风险能力差,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

“确实是好点子,能帮助我们降低养殖成本、更好融入市场。”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已按照服务队提出的意见建议着手改进。

这是联合体服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烟台农业发展需要,联合体组建了甘薯、花生、蔬菜、苹果、大樱桃、葡萄、白羽肉鸡7个农技综合服务团队。

7个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沉浸式走访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摸排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联合人才库专家开展靶向研究。

甘薯团队做好新品种迭代储备工作,开展双膜技术应用示范等各类试验;苹果团队将深度挖掘大果园、适度规模化果园和个体农户的三种盈利模式盈利点,梳理总结盈利模式,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蔬菜团队制定了《烟台加工型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团队建设方案》,从品种入手,随着生产进程的延伸,将服务延伸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7支服务队总计深入开展调研交流、现场服务90次,发布技术指南和指导意见8期,发布相关技术视频22期,在服务一线的生动实践中不断破题突围,将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展现出攻坚克难的实干担当。

于凯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农技人员“千人万户”包联行动、“果业技术进乡村·农业科技赶大集”活动等,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更高效地输送到农业生产一线,推动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