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一站式”护航职场女性
当应届毕业生应女士走进上海静安区女职工法律咨询工作室时,她怎么都没想到,那些手机里看似零散的聊天截图、考勤记录,竟成为揭开企业“隐形用工”的关键证据。近年来,静安区总工会持续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品牌建设,让更多女职工在权益受侵时“找得到门、懂得了法、维得了权”,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女职工的维权之路。

资料照片
“公司说我是第三方代发工资人员。”刚毕业的应女士在某酒类经销公司工作两个月后,遭遇了典型的“劳动关系认定困境”。企业以“业务范围不符”“工资由第三方代发”为由,拒绝承认劳动关系,初入社会的应女士维权无门。面对这种情况,静安区女职工法律咨询工作室团队手把手教女职工抽丝剥茧固定电子证据,通过社保记录、考勤数据、工作群聊等证据,证实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仲裁全胜后企业起诉,经多次调解,企业最终当庭支付赔偿。这场“职场第一课”以正义完胜告终。
记者了解到,静安区女职工法律咨询工作室充分发挥调解桥梁作用,已促成多起劳动纠纷达成和解协议。例如,处于哺乳期的李女士突遭职场变故,作为某咨询公司项目组长,她在完成多个重大项目后,突然接到公司口头调岗通知,要求其转至薪资更低的人事岗位。李女士多次沟通无果后,竟收到以“严重违纪”为由的单方解除通知,且公司拒付补偿金及加班费。静安工会法律援助律师精准梳理考勤记录、工资条、录音视频等证据链,开展多轮协商。最终公司承认违法解除,在调解下给予李女士应有补偿。
2024年静安区女职工法律咨询工作室交出亮眼答卷:为23起女职工劳动维权案件提供专业法律帮助,挽回经济损失近67万元,案件办结率达100%。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会工作者们持续的创新探索——建立电话专线、现场接待、数智服务“联动机制”。据介绍,工作室全年累计接待女职工法律咨询1126人次,咨询内容覆盖劳动权益纠纷(薪资争议、不当调岗、违法解约等)、婚姻家庭矛盾(财产分割、抚养权争议)、职场性别歧视及性骚扰防范等诉求,反映出女职工面临复杂多样的法律困扰。对此,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午间法律课堂”“婚姻家庭法律特训营”等特色讲座,公众号定期推送法律法规解读文章、维权案例分析、法律热点评论等内容,全面提升普法实效。
(劳动报 李嘉宝)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