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记忆|又到古槐苍绿时

□梁小卫
今天,去拜访三棵古槐。去看穿越古今仍旧生机盎然的岁月痕迹,去听历经沧桑依然刻骨铭心的时光故事。
这三棵古槐位于渑池县城关镇西河南村,北邻涧河生态公园会盟阁,南距陇海铁路不足100米。谷雨时节,阳光透过枝桠间隙,斑驳地洒落在古槐巨大的树冠下,树上长出的嫩叶与苍老的树干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渑池县西河南村的三棵古槐
树上挂着名牌,告诉大家古槐的年龄已有550多年。三棵古槐虽历经沧桑,但依然顽强奋力生长,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及时响应着暮春的问候。微风吹过,槐叶随风起舞,伴着红绸带的节奏摇曳低吟。站在古槐下,突然想起了韩愈的一首诗: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后尘。
这三棵古槐中,最粗的那棵树干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树高约25米,树冠投影面积约300平方米。高大的树冠如同一片巨大的绿云,遮天蔽日,为这片土地带来清凉与庇护。其中一棵古槐树枝与树干成90度直角向南伸展,横跨村道,似在招手迎客。为了避免过往的车辆剐蹭住树枝,村民巧妙地在这根树枝上端钉了个“2.5M”的限高标志牌。
据村民讲,现在横在村道正上方的这一枝,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大风吹折的,为“挽救”这个折枝,村民们在折断的树枝南面搭了几个脚手架,还垒了一个两米多高的砖座,把它高高抬起,想不到这个折枝生命力十分旺盛,在折断的树枝上又长出了新枝,蜿蜒曲折向西伸出,姿态犹如一条“飞龙”。

上世纪70年代被大风折断的古槐树枝成了天然的“限高杆”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院中有槐,富贵三代”。这三棵古槐伫立在三家农舍院落大门口,院子的主人分别姓韩、姓董。据韩姓院子主人介绍,他从小就住在这里,这个院子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人了,谁也说不清这三棵古槐的来历。但有一点很是神奇,无论是大风、雷电、冰雪,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槐枝断裂从来没有砸坏过他家院子房屋的瓦片。
年年岁岁树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76岁的村民安长有,祖辈都生活在西河南村,曾在村里当过20多年的村主任。据他讲,这三棵古槐树带给他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小时候经常在树下乘凉、捉迷藏,在树上掏鸟窝,还曾在树洞里发现过蛇。听村里老人讲,这三棵古槐树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家,东面最大最粗的是老槐树,西面距离它不到10米的两棵是老根上长出来的,虽说小点,但树龄也有480多年了。

1958年陇海铁路改道后,遗存在村里的铁路桥桥墩。
涧河从西河南村中央流过,两岸绿树红花,田野肥沃,炊烟袅袅。据安长有老人讲,1958年,陇海铁路改道,村里现在还有几处当年遗存的铁路桥桥墩。当年为了保护这三棵古槐,村民们宁可把自家的房子拆掉也不能冲了古槐,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三棵古槐紧邻陇海铁路,人们坐在疾驶而过的列车上也能看到这三棵参天古槐的景观。
5年前,最大的那棵古槐还曾失过一次火。因在树下烧香、祈福还愿的人燃放鞭炮,有鞭炮刚好蹦到干枯的树洞里,后引发起火。村民发现后,合力取水扑救,古槐才躲过一劫。村子里一直有个传说,古槐树上有“狐仙”,十分灵验。几年前,村子里有个老人得了一种怪病,到处求医问药很多年没有治好。后来,在此树下祈福祛病,居然神奇地好了,为了还愿这个村民专门出资在古槐南边修了路。
槐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国槐”,不仅象征着祥瑞,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暮春时节的到来,这些看似干枯的树木再次焕发生机,开启了一场崭新的生命之旅。站在远处看这三棵古槐,并不像其他古树那样郁郁葱葱、宏伟阔大,但站在树下看,它就像一位从容睿智的老人,能深深感觉到时光赋予它的那种独特沧桑感,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在古槐树下村民院子的围墙上,钉有许多长短不一、大小不同的木板,上面有图画和诗词文字。其中有一张长约七米的手绘《渑池戋水河源頭示意图》特别醒目,落款时间是2000年、绘制人名字赵光鼎。经过25年的风吹日晒、雨渍尘封,文图已经明显模糊、斑驳,但仔细研看,能深深感触到作者绘图的艰辛不易和良苦用心。当问及其人是谁?村民们说他不是本村人,不认识。

出于好奇心,经多方打听、询访,在城关镇小西关村见到了此人。赵光鼎老先生,今年已经87岁高龄,曾在义马矿务局工作,1996年退休后回到渑池老家。老先生十分热爱渑池文化,很多年前就开始搜集整理大量的渑池古迹资料,并记下了三十多万字的笔记。在拜访赵光鼎老先生时,他说,“西河南”村的地貌很奇特,很久以前,涧河、东沟河、西沟河三条河环抱村庄,所以这个村曾经被称为“护村河”。后来改称为“西河庵”,因为渑池方言发音的原因,再后来被叫成了“西河南”。1978年5月,西河南遗址被渑池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槐探枝觅苍穹,乡音乡情梦萦绕。西河南村一个村民说,每次外出回来,看见这三棵老槐树就知道到家了,老槐树守候在路旁,等待着游子归家。古槐承载了祖辈的记忆,守护着西河南村的文脉。
古树被称为“绿色活化石”“有生命的文物”。西河南村的这三棵古槐是历史和自然赋予渑池的宝贵遗产,它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乡愁情思,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保护古槐不但是守护生态根脉,更是传承文化薪火。愿这三棵古树永远虬枝苍劲,槐荫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