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德雅中学创新思政教学:故事教学法点亮思政课堂
【来源:红网_常德站教育】

示范课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4月4日常德讯(通讯员 吴俊箐)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4月2日上午,津市市德雅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聚焦故事教学法,开展了基于故事教学的法治教育效果评价研究。旨在多维度挖掘故事教学的潜在价值,用科学的方式评价故事教学的效果。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投入,深入剖析故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策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此次活动围绕 “故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旨在挖掘故事教学的潜在价值,提升教学质量。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投入,结合多学科教学内容,深入剖析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在思政课堂上,赵锋老师以《11.1 法不可违》教学为例,通过故事导学、故事议学、启思导行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讲故事教学贯穿整节课。
课程开篇,赵老师用故事导学,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獬豸的故事引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法律的内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法律的兴趣。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好故事是讲好道理的重要支架。生动的、具有情感共鸣的故事能够更好地传递道理,也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在讲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时,赵锋老师精心挑选了小狗咬伤路人、破坏自动贩卖机以及非法收购保护动物等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大门。学生们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清晰地认识到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差异,以及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在故事的演绎下变得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气氛十分热烈。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实施违法行为的危害,赵锋老师还分享了江苏连云港 6 名中学生在微信群辱骂同学被起诉的案例。这一案例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
在课堂的最后,赵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守法宣誓。学生们庄严宣誓,决心忠于宪法和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规范自身行为,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守法好公民。
赵锋老师的这堂道德与法治课,通过故事教学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案例,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目前,赵锋老师主持的故事教学法研究课题已在德雅中学引发积极反响,不少思政课教师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将这一方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未来,德雅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继续深入研究故事教学法,推动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具有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吴俊箐
编辑:白玲川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