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小凤冠变大销冠,文旅“出圈”有道

凤冠冰箱贴金属款(左)、木质款(右)。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丁铁
“一款冰箱贴销量破百万件,带动全系列文创销售额过亿?”这是许多人共同的惊讶与疑问。
3月25日,国家博物馆的一款文创“凤冠冰箱贴”,迎来高光时刻。其上市仅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带动凤冠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过亿。这款小文创,被众多观众和网友称为全国文创冰箱贴的“天花板”,不仅刷新了国家博物馆近20年的单品销售纪录,更折射出文旅融合的大潮中传统文化“出圈”的深层逻辑。
文化内核是根本,创新表达是关键。凤冠冰箱贴爆红绝非偶然。其原型源自明孝靖皇后九龙九凤冠,这件承载着明代冠服制度精髓的文物,本身就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的,是设计团队对文化元素的精准提炼。既保留九龙九凤繁复纹饰,又以极简线条勾勒轮廓,用哑光金与珠光红还原历史质感,“在方寸间做减法”的创意,架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桥梁,让古老文明与年轻心灵产生共振。
洞察需求比创意更重要,情感共鸣比噱头更持久。国博团队深谙“文创不是复制而是再造”的道理。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消费者对“国潮”的需求正从符号消费转向情感消费。冰箱贴背面“愿你凤冠霞帔,前程似锦”的祝福文字,精准戳中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配套推出的“凤冠项链”“霞帔丝巾”等周边,则构建起完整的文化消费场景。这种从功能需求到情感需求的跃升,正是凤冠系列持续走热的密码。
营销破局靠巧思,传播裂变靠参与。“酒香也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早已是市场竞争中千行百业的共识。从线上“寻找最美凤冠照”互动活动,到线下文创体验馆的沉浸式场景,国博构建起“产品+场景+社交”的传播矩阵。当网友自发在社交平台晒出创意摆拍,当“抢凤冠”掀起受众参与的新潮流,文化IP已完成从“博物馆展品”到“社交货币”的蜕变。这种“用户共创”的传播模式,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的姿态融入日常生活。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价值再造。小小冰箱贴何以成为顶流?网友“你可以永远相信老祖宗的审美”的评论,只点中了原因之一。凤冠冰箱贴热销,事实上从深层次揭示出文旅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层逻辑。让文物不再尘封于展柜,而是化作可触摸、可传播的文化载体,实现“旅游就是拍照打卡”到“把诗和远方带回家”的转变,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比翼齐飞,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释放出更蓬勃的价值流量。
当传统纹样跃上现代载体,当文化符号转化为生活美学,凤冠冰箱贴的“出圈”之路,恰似传统文化在复兴征程上的轻盈舞步。以守护传统的虔诚、拥抱时代的勇气,激活文化生命力,文旅消费新的亮色一定会层出不穷、迭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