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版“绿野仙踪”火了!有人说“美到失语”,但是……
最近
厦门版
“塞尔达传说”“绿野仙踪”
成了新晋热门打卡点



在集美区杏林湾畔一处
浒苔肆意生长
与临水树木构成了独特景观
有人称这里为“海上草原”
甚至夸它“美到失语”

不过
厦门日报记者近日走访现场发现
部分游客为了拍摄效果选择涉水
踩上浒苔有滑倒的风险
但岸边未设置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而龙舟池因为浒苔
被抽走池水进行清理
市民想知道龙舟池何时恢复水位
目前暂时没有答案
杏林湾畔
“绿野仙踪”易滑倒
警示标志未设置
近日
记者来到集美杏林东路宁海五里
隔着一段石板路向下望去
海边几棵树木被大片浒苔“包裹”
形成一片“绿岛”
有人正在那里拍照

厦门日报拍客 咫尺幸福 摄
记者刚往下走,便一脚踩在一片浒苔上,浒苔十分松软湿滑,记者差点摔倒,鞋底留下了一股略微腥臭的味道,数个小时都未能消散。

浒苔。(厦门日报拍客 咫尺幸福 摄)
这些浒苔大部分长在水面上,也有一部分长在石板缝隙中,而这段石板路是通往“绿岛”的必经之路。记者观察后发现,石板路上没有楼梯,雨天若不注意,下行过程中容易误踩滑倒。

本报记者 颜哲浩 摄
记者还注意到
部分游客为了拍摄效果会冒险涉水
但岸边未设置防护设施或警示标志
龙舟池
水被抽干做清理
何时“复位”尚不知
4月1日
记者在龙舟池看到池水已被排空
池底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浒苔
部分区域呈墨绿色
并伴有轻微异味

龙舟池。(本报记者 颜哲浩 摄)
附近商家钟先生告诉记者
龙舟池每到春天都会有浒苔大量生长,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有些腥臭味道。“希望尽快清理干净,否则太阳一晒,味道更难闻,清理完了赶紧恢复水位。”他说。
记者通过网上查询到的公开电话,联系了集美区市政园林局,对于市民关注的清理进展和完成时间,几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会去了解情况”“向领导请示”,但截至昨日上午,记者仍未收到回复。
直至昨日下午
记者来到集美区市政园林局
相关负责人才给出书面回复: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是龙舟池浒苔的生长爆发期,目前主要采取降低龙舟池水位,通过太阳暴晒和生石灰消杀的方式治理浒苔,浒苔被晒死后再放水进池,届时浒苔会浮起,再用人工方式进行打捞。
对方还提到,这项措施会进行反复操作,以有效控制浒苔大面积生长,又不会破坏水环境质量。
不过对于结束清理、恢复水位的时间,这份书面回复中未提及。


龙舟池旁设置的浒苔清理整治标志。(本报记者 颜哲浩 摄)
专家说法
浒苔衰败会滋生细菌和产生异味
为什么浒苔会如此腥臭?
海洋三所研究员顾海峰告诉记者:
浒苔之所以会发臭,是因为它是一种大型绿藻,不耐高温,当温度突然升高时,浒苔的生长受到影响,其生长速度会显著减慢并进入繁殖期,浒苔藻体开始腐烂,出现衰败现象;同时,水温升高会加速水体中有机物的发酵,浒苔残体分解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形成泡沫状物体。
此外,衰败的浒苔还会滋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在分解浒苔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导致海水散发出恶臭,形成异味来源,它每年11月开始出现,到次年5月左右便会消失。

提醒
谨防浒苔湿滑
集美区五一九救援队提醒:
市民游客来此打卡时,因为浒苔湿滑,存在摔倒的风险,建议穿防滑鞋,最好选择底部有深纹的防滑鞋,避免穿平底鞋或拖鞋;
行走时要放慢脚步,避开石板缝隙和浒苔覆盖区域;必要时可扶靠固定物保持平衡;

杏林东路宁海五里靠海的位置有大片浒苔,地面很湿滑。(本报记者 颜哲浩 摄)
此外,老人和儿童建议有人陪同,雨天尽量远离海边的浒苔密集区。

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这里的浒苔能吃吗?
说到浒苔
咱们厦门人最熟悉的
可能是它出现在薄饼里的样子

口感酥脆的浒苔铺底
不仅能吸收汤汁
其本身奇特的“海味”
与多彩菜肴融合
使薄饼更具美味


本报记者 曾欣悦 摄
相信已经有吃货像日报君一样好奇了
龙舟池长的这些浒苔能吃吗?

据介绍,浒苔本身没有毒,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日本、韩国,浒苔都可作为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浒苔的营养价值很高,一些新鲜苔条晒干后就可以吃。
但是
形成绿潮的浒苔是不能直接食用的
可能会散发有毒物质
能食用的浒苔
一般是人工养殖
或在水质清澈的水域采集的
所以
最近这些泛滥的浒苔
吃不得哦!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