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炎症变癌症?医生提醒:患上4种炎症不能拖,小心癌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4:03:00    

清晨的菜市场,69 岁的白阿姨挎着菜篮穿梭在摊位间。作为家里的 “顶梁柱”,她总说自己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操持着全家大小事务。可最近,胃部时不时传来的绞痛,就像有根细针在反复扎刺,疼得她连最爱的热乎粥都喝不下。在女儿的再三催促下,白阿姨才不情愿地走进医院,初步诊断是肠炎,医生开了药,还特意叮嘱:“这病得重视,别不当回事!”

然而,药吃了没几天,生活一忙碌,白阿姨就把医嘱抛到了脑后。谁能想到,几个月后,她又陷入了另一场煎熬 —— 便秘像难缠的藤蔓,紧紧缠住她。肚子胀得难受,却怎么也解不出,整整一周,她被折磨得茶饭不思。这下白阿姨慌了神,赶紧跑到大医院做肠镜检查。仪器的探头深入肠道的那一刻,噩梦降临了 —— 直肠内长了个溃疡性肿物,最终确诊为肠癌。原本计划的微创手术,因为病灶范围太大,不得不开刀切除,23 天的住院治疗,花了 11 万元。躺在病床上的白阿姨满是懊悔:“要是当初肠炎就好好治,哪会走到这一步?”

炎症:身体里的 “暗火”

炎症,本是免疫系统守护身体的正常反应,就像消防员奔赴火场,隔离损伤、清除病菌、修复组织。但急性炎症若是没找到 “起火点” 及时扑灭,就会慢慢演变成慢性炎症。这就好比小火苗没被熄灭,在身体里持续闷烧,免疫系统长时间 “超负荷工作”,累到失衡。

更让人警惕的是,慢性炎症常常悄无声息,可能潜伏数月甚至数年。它像藏在暗处的 “破坏者”,默默攻击正常组织,等身体发出明显信号时,往往已经到了严重阶段。《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肿瘤子刊的研究就指出,炎症是癌症、心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发展的 “幕后推手”,它通过产生活性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和癌症的进程。同时,炎症还会捣乱胰岛素的 “工作”,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

这 4 种炎症,都是癌症 “预警灯”

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早有论断:癌症就像 “无法愈合的炎症伤口”。慢性炎症持续刺激,会让细胞发生突变,逐渐变成癌细胞。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刘彬医师也强调,炎症很可能是癌症的 “帮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5 的癌症患者长期受慢性炎症困扰,4/5 的癌症肿瘤组织里都挤满了炎性细胞。

1. 慢性肝炎:肝脏里的 “定时炸弹”

肝炎病毒在肝脏里不断复制,持续损伤肝细胞。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逐渐把肝脏 “拖” 成肝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数据显示,78% 的原发性肝癌都和乙型或丙型肝炎脱不了干系。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 “温床”

幽门螺杆菌这个 “捣乱分子”,不仅能引发慢性胃炎,还会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研究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 6 倍!

3.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里的 “隐形杀手”

长期炎症刺激下,肠粘膜细胞会 “变坏”,形成腺瘤甚至癌变。遗传、不规范治疗、不良饮食习惯,都是它的 “帮凶”。

4. 慢性胰腺炎:胰腺的 “反复折磨”

胰腺炎若不正规治疗,很容易转成慢性,反复发作让胰腺伤痕累累,大大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这些 “促炎食物”,正在悄悄伤害你

除了炎症本身,生活中的一些饮食习惯也在 “火上浇油”。这 4 类食物,能少吃就少吃:

加工肉类:火腿、培根、熏肉里藏着杂环胺类、多环芳烃类等有害物质,吃多了会刺激身体发炎。

过量红肉:猪、牛、羊肉虽是餐桌上的常客,但吃太多会引发炎症,还可能招来肥胖、糖尿病和结直肠癌。

高脂食物:实验发现,高脂饮食会让肠道细胞 “拉响警报”,引发全身炎症。每天烹调油控制在 25 - 30 克才健康。

部分零食:植脂末、人造奶油这些反式脂肪酸 “大户”,会扰乱脂质代谢,升高炎症因子。

当身体发出炎症信号,千万别把它当成小毛病。那些久治不愈的炎症,就像藏在身体里的 “定时炸弹”。你或身边人有过炎症反复的经历吗?平时会特意避开这些 “促炎食物” 吗?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