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和工作中,偶尔会遇到做事让人不放心的人。
答应好的事,总是敷衍;约定好的日期,总是拖延;甚至是出了问题,就只会习惯性“甩锅”和推责。
经历多了就会明白,很多时候能否办成一件事,难的或许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看与谁一起合作。
与踏实靠谱的人合作,事半功倍。
靠谱的人也许不是会说漂亮话的人,但一定是言而有信的人;也许不是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负责任有担当的人;也许不是关系最密切的人,但一定是能给你足够安全感的人。
在生活中,有太多人耍聪明,反而让自己栽了坑。有太多事算计太多,反而让自己吃了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过是将心比心。
对你有求必应的人,不是笨,而是一直把你放心上;肯让你占便宜的人,不是傻,而是觉得没必要去计较;主动买单的人,不是钱多,是把感情看得比钱更重要。
不要一味去透支别人对你的好,也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看作理所当然。
他人厚道,自己更要厚道,彼此真心相对,情谊才能维系得更深,更长久。
人到中年,身上都会有数不清的压力和疲倦。
心态乐观的人,会把加诸在身上的种种困难当成历练。与其把时间花费在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不满上,倒不如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做好应该做到的事情。
一个心底明媚的人,即使相貌平平,亦能声色俱足,独美于众人。
很喜欢一段话:“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请选择和对的人相伴同行,将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晚上11点,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有的人则在熬夜玩手机……
在医生看来,10点睡还是11点睡,看起来只是差了一个小时,实际上,对健康的影响差了一大截。综合来看,这两个入睡时间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4个区别。你可能早有体会,哪怕只是提前一小时睡觉,第二天的精力和情绪状态也大不一样。2020年《睡眠》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就显示,如果夜间睡眠比平时少,第二天情绪会变差,更易发怒。褪黑素的作用是帮助睡眠,它的分泌受光线影响具有昼夜节律性,晚上10点左右,褪黑素的分泌开始陡然增加。22点入睡,正好与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间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睡眠的作用,提高入睡效率。如果推迟入睡时间,褪黑素已经大量分泌一段时间了,对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困过劲儿反而不困了”的感觉。古人一直讲究「睡好子午觉」,子时,即晚上11点~凌晨1点。“子觉”说的是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最好是进入深睡眠,而不是说11点才开始上床。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表在《心血管医学前沿》上的研究发现,工作日晚上10点至11点就寝的人,心梗发病率最低,具体来看:10点至11点就寝的人,心梗发病率为5.1%;
10点以前就寝者,该数值为6.9%;
11点至12点就寝者,该数值为7.0%;
晚上12点后就寝者,该数值为9.2%。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提醒,晚睡带来困倦和疲乏是次要的,其最主要的危害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给免疫、代谢、精神心理、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带来全方位挑战。2023年国际期刊《细胞》刊文提醒,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增加脑内前列腺素D2产生和经血脑屏障的外流,并在外周引发细胞因子风暴。英国萨里大学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涉及新陈代谢、炎症、免疫、抗压等方面。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规律,如果睡眠出现问题,会打破这种节律,影响内分泌功能。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熬夜(包括打乱昼夜节律的轮班工作)归为2A类致癌因素。研究显示,与每晚睡7~9小时的人相比,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14%。《自然-通讯》刊登一项长达2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1/3。褪黑素的分泌与光线息息相关,环境越暗,褪黑素的分泌越充分,有助于我们更快入睡。董文辉医生提醒,睡前远离电子产品尤为重要。电脑、手机等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身体的生物钟,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建议在睡前90分钟内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果实在需要使用手机,可以尝试“听代看”的方式,选择一些适合睡前收听的节目或影视剧音频。这不仅能够减少蓝光的影响,还能帮助放松身心,为睡眠创造更好的条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叶京英指出,睡觉时不宜过于焦虑。一些人早早洗漱完就躺在床上“等待”睡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建议在睡前30分钟或感到困意时再上床休息,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今天9点睡、明天12点睡的不规律行为,这样才能帮助身体逐渐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提升睡眠质量。
对于那些作息时间较晚的人来说,直接调整到早睡可能会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尝试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比原来的入睡时间提前15-30分钟。例如,一个人原本凌晨3点睡、8点起床,可以先固定这一时间,白天正常工作且不补觉。2-5天后,将入睡时间提前至凌晨2点30分,再过2-5天提前至2点。以此类推,逐步恢复到理想的作息时间。此外,白天多晒太阳、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节律,让身体更快适应新的作息安排。
来源:人民日报 极目新闻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五育并举,点亮学生个性化成长之路——硚口区东方红小学掠影
这些药,别一起吃!有人确诊急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