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咏诗,舞蹈绘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34:00    

作者:田 旭

将梦想之光照进现实——流光溢彩的舞台何其灿烂,上海这座城市的未来前景又是何等地辉煌。无论是灿若星空还是宏大叙事,《上海之光》用光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媒介极尽浪漫地书写了一个现实与梦想同在的上海。

由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师生作为主创团队的光影舞蹈诗剧《上海之光》,作为“上海之春”的新作之一,昨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单从作品的题名来看,很难想象该剧会有什么新意,令人意外的是,这部作品对光的设计和运用已然超越了我们对同类多媒体舞台作品形成的惯有经验。

在《上海之光》中,浪漫的诗意,宏大的主题,时而激荡、时而温情的舞蹈——这一切,无不因为对“光”的运用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呈现。纵观全剧,舞台上的布景鲜有实物,对特定时代与场景的描绘,几近皆由精心设计的光影画面而呈现。动态的光幕艺术地分割了舞台空间,营造了具有深度感的时空画面,给人更为浓郁的历史感,使有限的舞台空间带给人浩瀚无际的视觉感受。或许,这种浩瀚来自视觉画面的灿若星空,也来自作品本身的宏大叙事。

因为对“光”的独到设计与运用,竟让我们对“光”有了新的理解:光影的纵横交织与自如变换,重塑着舞台的画面,色彩各异、富于层次和动感的光影不断切割着舞台的时空,这一切似乎给人一种幻觉——原本真实动感的舞蹈被隐匿在光幕背后,似乎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真实,加之现代的气息,甚至会突然带给人一种与真实空间的疏离感……舞台画面时而磅礴激荡、时而温馨细腻,光影与舞蹈时而交融无间、时而藕断丝连,令人瞬间分不清究竟是在观赏电影还是在欣赏舞台作品。

这一夜的舞台上,光影不再仅仅作为舞蹈叙事的辅助手段,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某种独立性,其在作品叙事结构的承续连接、历史时空的交替变换、情感色彩的渲染流转等方面,都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角。如此,“光影”在艺术表达与审美体验中的独特功能与价值被凸显,从而打破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往往作为辅助手段参与艺术创作与呈现的惯常功用。

或许,这部作品单凭光影的创意便能引人入胜。相比之下,舞蹈在作品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似乎被光影“剥夺”了。就此而言,舞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使光影营造的浪漫时空更加真实,也充盈着观众的想象空间与多样化的审美期待。或许,我们还可以再大胆一些去设想,能否将部分舞蹈呈现予以弱化或从某些表现环节部分地抽离,进而将该作品的题名改为“光影舞台诗剧”《上海之光》呢?

如若上述浪漫的设想成立,则意味着该作品原有的创作意图未能在现实作品中实现。这似乎也影射了当前舞蹈作品创作中对艺术科技或其他艺术形式的借用太过大方甚至依赖的倾向。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