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获悉,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指导办案,充分展示广东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广东省检察院开展 2024年度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评选工作,并发布10件典型案例,覆盖商业秘密、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地理标志等多个领域,其中广州两例上榜。

严惩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保护知识产权
据介绍,十大案例中有三个案例系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这三起案件中,侵权者借助职务之便或技术手段,窃取企业商业秘密,涉及新兴的清洁能源产业、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手机配件生产技术等领域。此类案件凸显商业秘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地位,以及侵权行为对新兴产业的巨大冲击。
另有三件系侵犯著作权类案件,这些案件集中在网络漫画、网络游戏、云存储平台等文化娱乐领域。侵权者通过网络技术大量复制、传播侵权作品,严重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反映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
此外,十大案例还包含侵犯商标权类案件和专利侵权纠纷监督案件,前者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多个民生领域,侵权者通过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非法制造商标标识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后者涉及外观设计专利权,此类案件主要围绕专利权的有效性以及侵权行为的认定展开,关乎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与市场竞争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一例聚焦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香云纱”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这类案件着重解决社会公共利益受损问题,推动协同保护,促进社会治理。
知识产权侵权犯罪呈多样化、复杂化态势
“案例反映出新情况新形势,比如知识产权侵权犯罪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据广东省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乐上禹介绍,一是犯罪手段更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侵权者的作案手段不断更新,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二是犯罪链条化,这种链条化犯罪增加了打击的难度,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实现全链条打击;三是侵权领域拓展,侵权行为不仅集中在传统领域,还向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蔓延,如案例涉及网络游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领域成为侵权的新热点;四是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如香云纱产业案例,提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推动相关监管和支持体系跟上产业发展需求,助推地理标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乐上禹表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批捕、起诉、追捕追诉、侦查活动监督、民事审判监督、行刑反向衔接、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充分发挥检察综合履职职能,通过打击侵权犯罪、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共利益等举措,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广东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1.李某烁、李某平等四人侵犯商业秘密案——严惩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助力新兴产业守正创新;
2.陈某文、雷某辉等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积极运用行刑衔接机制,破解侵犯商业秘密办案难;
3.曹某国、甘某国等四人侵犯商业秘密案——依法全面精准履职,全方位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4.欧某丁侵犯著作权案——深化知识产权一体履职,护航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5.徐某钐、徐某平等三人侵犯著作权案——聚焦新业态重点问题,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6.靳某文、刘某等六人侵犯著作权系列案——精准打击+追赃挽损+源头预防,三步法诠释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
7.王某飞、林某鹏等四十六人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假药案——强化全链条打击,高质效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8.卢某华、林某梅等十人假冒注册商标案——追诉漏犯,严惩假冒注册商标犯罪;
9.何某起诉多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再审检察建议案——专利无效宣告决定对判决尚未执行的部分具有追溯力;
10.“香云纱”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运用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越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