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食闻】河南汤阴:以“食”兴产 以“食”促消
在豫北平原腹地,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这座千年古县正以蓬勃之势焕发新的生机。作为“三圣之乡”,汤阴县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食品产业为引擎,在提振消费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近年来,汤阴县以“提振消费”为抓手,依托食品产业优势,通过政策赋能、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等多维发力,走出了一条以“食”兴产、以“食”促消的特色发展之路。
打造“放心食品”金字招牌
汤阴县食品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工业名县”称号。2024年,全县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集聚了100余家知名食品企业,形成了从原料种植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然而,面对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汤阴县深知唯有擦亮“放心食品”的招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为此,汤阴县率先构建“五条路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源头监管到智慧追溯,从企业自律到社会共治,实现全流程透明化。汤阴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我们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每一包汤阴生产的食品都能‘一码溯源’,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产全流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本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更让“汤阴制造”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放心标签”。
在政策扶持上,汤阴县推出“消费提振十条”,包括发放消费券、支持企业参与全国性展会、鼓励电商直播等。同时,汤阴县积极申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更高标准推动产业升级,为消费市场注入信心。
从“传统制造”到“智造美食”
在汤阴县食品产业园内,一场“舌尖上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传统面制品及肉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出适应新消费趋势的产品。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全自动机械臂将一袋袋速冻面点精准装箱,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研发的蔬菜水饺、小笼包等新品,通过直播电商迅速走红,销量同比增长40%。”
安阳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农业+科技”模式,打造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全产业链。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的智能化菇房,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调控温湿度,年产鲜菇8万吨,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增收。“我们的菌菇不仅供应全国商超,还出口到东南亚。”该企业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汤阴县鼓励企业拥抱新消费场景。当地一家方便食品企业推出“透明工厂游”,消费者可近距离观看一桶方便面从和面到包装的全过程。企业推出的DIY体验活动,吸引了大批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这种“工业+文旅”模式,既拓展了品牌传播渠道,又直接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消费。
让美食成为“流量密码”
汤阴县深谙“美食是文旅的天然纽带”。依托岳飞故里、周易文化、扁鹊中医药文化等IP,当地打造了“逛古迹、品美食、享健康”的一站式消费体验。在岳飞庙景区周边,以“岳家军粮”为创意的手工馍干、五谷杂粮礼盒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扁鹊墓景区则推出药膳养生宴,将本地中药材与特色食材结合,开发出茯苓鸡汤、枸杞山药糕等菜品,深受游客青睐。
夜间经济同样成为汤阴县的消费增长点。汤河两岸的星光夜市汇聚了全县30余个乡镇的特色小吃:宜沟镇的烧鸡、任固镇的粉浆饭、韩庄镇的石磨豆腐……烟火气中升腾着“舌尖上的乡愁”。夜市商户王大姐说:“周末日均营业额能到5000元,很多外地游客专程过来打卡。”
在汤阴县电商产业园,一场直播正在火热进行。主播手持一包本地生产的“羑里城”牌小米,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这款产品经传统工艺精心加工而成,保留了小米中丰富的营养成分。”短短两小时,直播间成交额突破20万元。
汤阴县抓住直播电商风口,建成豫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直播基地,孵化出“汤阴优选”“岳乡味道”等10余个本土电商品牌。汤阴县商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休闲食品、养生杂粮占比超七成。
为破解物流瓶颈,汤阴县整合邮政、京东、顺丰等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冷链物流园的建成,更让汤阴的速冻食品、生鲜菌菇24小时内直达全国各地。
在汤阴县,消费提振不仅是经济数据,更是普通百姓可感可知的生活变化。汤阴县白营镇村民李大哥原本在外打工,看到家乡食品产业兴起,于是返乡开办了豆制品加工坊:“现在县里帮我们对接商超和电商平台,一年能赚20多万元,比打工强多了。”
“90后”创业者小张则通过抖音推广家乡的“空心挂面”,将传统手艺变成网红产品。“一条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订单接到手软,还带动了村里10多个阿姨就业。”她说。
对于市民而言,消费场景的丰富让生活更添滋味。退休教师刘阿姨是社区团购的“团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汤阴本地企业生产的速冻食品、鲜菇,价格实惠还美味,邻居们都夸汤阴的东西好。”刘阿姨说。
从食品制造到美食消费,从传统工业到数字赋能……汤阴县以“食”为支点,撬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食品产业高地、消费创新样板,为全国县域消费提振提供“汤阴方案”。这座千年古县,正以“一碗好饭”书写振兴消费新篇章。
(王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