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旅密集“上新”,宇树科技机器人要到都江堰当“讲解员”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51:00    

川观新闻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文/图/视频

挥手、握手、走秀……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举行,成都文旅新业态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区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表演引起许多人驻足观看。

“不久的将来,宇树科技机器人就要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当‘讲解员’了。”都江堰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曾岷透露。

展示区有多款智能机器人亮相,还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人体外骨骼装备等。川观新闻记者从大会上获悉,这些科技产品有的已经在成都投用,有的即将落地成都。

产品出新,场景上新,展现出成都文旅产业的创新实力,更多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智能户外展区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

机器人“导游”将进驻都江堰

展出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是G1型号,“身”高1米27,“肩”宽45厘米。“憨憨的样子,好可爱啊。”G1机器人缓缓行走在展示区,不时挥舞右“臂”向与会代表打招呼。

“按照都江堰市的需求,目前正对这款G1机器人进行深层次功能开发。”宇树科技成都代理商、成都金泰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龚高明告诉川观新闻记者,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将引进G1机器人,用于景区讲解、游客导流、娱乐表演等方面。其中,G1成为“讲解员”需要有“与游客多语种互动”的本领,“功能开发完成后,G1就将进驻景区。”

在G1机器人“身”旁,同样来自宇树科技的B2-W机器狗“驮”着一箱饮用水来回奔跑。“它的最大负重达50公斤,水陆两用,在危险区域进行巡查是它的看家本领,下一步也将与G1一起入驻都江堰。”

“科技+文旅”正重构景区经济。展示区内的人体外骨骼装备已经落地青城山,助力游客实现“登山自由”;同样位于展区的幾米绘本VR剧场,观众戴上设备后感叹:“我仿佛回到多年前,遇见了那个曾经看幾米绘本的自己。”该项目负责人表示:“5G-A技术让文旅场景‘数字孪生’,未来景区可快速部署这类沉浸式方案。”

低空文旅展区的eVTOL。

“打飞的”游都江堰看自贡灯会

成都文旅新业态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区设置文创非遗、数字科技、智能户外和低空文旅四大展区,其中,低空文旅展区内的eVTOL格外引人关注。

“游客乘坐eVTOL观光游览都江堰,最快今年就能实现。”都江堰拜鸣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彪透露,该公司运营的亿航eVTOL已拿到适航证、运营合格证等,即将在都江堰市开展eVTOL起降点建设和调试工作,争取今年吸引1万名游客体验。

更多的“低空+文旅”场景已“飞”入现实。大会当天,青城山机场—自贡凤鸣机场低空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全长270公里,由德国CTLS轻型运动飞机、阿若拉SA60L等固定翼机型及罗宾逊R44直升机组成混合机队飞行,航路自都江堰市经龙泉驿区、眉山市彭山区最终抵达自贡市,单程耗时约90分钟。

“经过前期密集调研发现,两地往来客源需求旺盛,双向开通后将常态化运行。”都江堰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江堰和自贡都有优渥的文旅资源,今后,都江堰市民可“打飞的”去自贡看灯会、游览恐龙博物馆,自贡市民也可飞到都江堰看大熊猫、感受“三遗之城”魅力。

“低空+文旅”,成都“风景”正好。以都江堰市为例,目前已投入使用安飞通航青城山机场,建成青城山鹭岛直升机起降点,开通空中观光航线3条,低空城际运输航线2条,实现年均飞行1.4万架次,4000米高空跳伞年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

文创非遗展区。

更多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成都频频登上热门旅游城市榜单。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旅游业总体实力保持全国第一梯队,游客接待量达3.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2.66亿元;引进高质量文旅项目49个,新增规上文旅企业52家,总数达1046家,促进文旅产业全链条发展。

此次大会透露,成都将持续做好“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文章”——

例如“文旅+演出”,去年成都出台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全市演出场馆达108个,举办音乐演出5800余场,票房收入16.93亿元,大型演唱会规模居全国前五,“跟着演出游成都”成为新时尚。

文创非遗展区。

又如“文旅+交通”,成都文旅集团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将诗词、汉服、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船产品、美学市集、巡游表演,去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再如“文旅+文创”,成都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创办“这礼是成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吸引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千余家高校和文创企业参与,孵化出“镇水神兽石犀盲盒”“成博蜀锦杯”等3200余款优质文创产品。

《熊猫的世界》VR沉浸体验、浪美术馆等数字文旅项目多点呈现,依托爆火的《哪吒》系列电影打造系列衍生品,东郊记忆聚集音乐展演、数字文创、潮流时尚、特色宿集等20余种业态……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在成都涌现。

文创非遗展区。

随着“入境游”的火热,成都成为外国游客最钟爱的城市之一。川观新闻记者从大会获悉,成都出台推动入境旅游八条措施,推出8小时至48小时过境旅游套餐,打造“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支付便利化体系。同时,成都加强与主要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交流合作,去年新增境外旅游驿站30个,推动更多的熊猫、美食、动漫、游戏、音乐等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