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掘金“城市矿山”|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38:00    

3月31日,在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台精密设备正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黑褐色的磷酸铁锂废料通过再生方式重新制备得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TH-02。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定格在“金属回收率99.2%”,身着深蓝色工装的李健摘下护目镜,嘴角扬起笑意。这位“90后”的技术总工程师,带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用8年时间在锂电池回收领域开辟出一条新路,让废弃电池成为“城市矿山”中的宝藏。

2016年6月,作为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李健加入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身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技术研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当时,国内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电池回收领域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在堆满实验仪器的简易板房里,他看到成吨的报废锂电池时立即意识到:“这些被遗弃的废品,其实每一块都藏着价值。”

李健在做实验

然而,早期的技术攻关并不轻松。传统火法冶炼能耗高且污染大,湿法冶金则面临金属分离不纯的问题。为了突破瓶颈,李健曾连续3个月泡在车间,记录下287组实验数据。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旁还夹杂着不断修改的涂痕。最终,他带领团队采用磷酸锂工艺开发出型号TH-01磷酸铁锂,将利润从原来的5%提升至15%以上,并显著改善了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这一突破为公司节省了上亿元成本。

李健深知,实验室数据虽理想,但在实际生产线上可能遇到适应性问题。为此,他致力于完善公司的研究基础条件和人力资源配置,同时搭建与贵州大学、四川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桥梁。通过共建锂电池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高校理论建模、科研院所检测分析与企业工程化能力的深度融合。

磷铁渣回收制备电池级磷酸铁和磷酸锂是李健团队的重要工作。报废磷酸铁锂回收碳酸锂厂家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磷铁渣。“数据显示,回收1吨碳酸锂会产生6吨磷铁渣,每吨磷铁渣中含有100至150公斤磷元素和3至5公斤金属锂,价值可达1.2万元,有效利用非常有必要。”李健说。

李健(左)和团队成员在进行材料微观型貌结构分析

经过攻关,目前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锂元素回收工艺技术并实现量产。此外,磷铁渣回收制备电池级磷酸铁已经完成中试,于2023年5月达到量产条件。

技术突破带来了产业链的裂变效应——团队采用溴化锂制冷剂进行预处理除杂后,再利用碳酸钠作为沉锂剂,将锂元素回收制备得到碳酸锂。溴元素作为溴化钠的化合物存在,可直接销售到溴化钠生产厂家进行二次加工。目前,该产品已创造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入职以来,李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申请专利16项,其中成功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将其消化、吸收后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李健(左)和团队成员在开展电池组装测试

深夜,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李健正与团队研讨三项关键技术:磷酸铁锂材料梯次利用技术、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以及高能量磷酸锰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锰铁应用技术开发。

“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300万吨,这是一项我们必须攻克的重大技术挑战。”李健说。他坚信,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让每一块电池开启第二次生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旭婉婷 谌贵璇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