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苍穹 湖北担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十年星河璀璨,十年逐梦苍穹。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回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征程,湖北以坚实的科技力量与创新担当,在浩瀚宇宙中留下荆楚印记。
从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保障,到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的崛起,再到空天信息领域的技术突破,湖北源源不断输出强大科技力量,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展望未来,湖北豪情满怀。
载人航天工程“最强后盾”
逃逸火箭发动机配方、神舟载人飞船密封件、航天员舱外航天服手套组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湖北企业如同“六边形战士”,以“毫米级精度”,全方位守护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太空行走的生命“盔甲”。舱外航天服主气密层、手套橡胶件的连接处密封件,均由航天科技四院42所研制。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企鹅服”和应急救生系统,成为航天员在太空和返回地球的重要保障。
“企鹅服”能帮助航天员对抗失重环境,应急救生系统更是厉害,抗浸防寒服在冰冷的海水里也能保护航天员,安全感直接拉满。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崛起
新质生产力崛起,商业航天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两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服务链“四链”并举,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建成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柔性生产线,采用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卫星生产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0天。
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舟系列火箭,已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的主力军。2024年创造的“18天4发”金牌答卷,标志着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商业化运营进入新阶段。天雁卫星物联网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海上发射平台项目,破解我国商业航天发射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武汉航空航天产业补链强链。
湖北商业航天,如同坐上火箭,一飞冲天,不断刷新成绩,让全世界看到实力。
航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卫星应用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湖北构建“箭、星、网、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
4月16日,湖北发布2024年卫星应用示范项目。京山市松材线虫病卫星遥感监测、基于北斗的智慧农机系统化研发及产业化、秭归县三峡柑橘产业平台等10个项目成功入选。
在卫星应用领域,湖北企业已形成完整的数据服务链条。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高分系列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构建起覆盖城市治理、农业监测、应急减灾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湖北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谋划航天产业新布局。
从守护生命的“零误差”到商业航天的“加速度”,再到未来探索的“新方案”,湖北将继续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磅礴力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