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出自哪首诗(这“风流鬼”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2 10:36:25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这是在中国传了几千年的一句俗语。

这句俗语初读起来好似有些“小流氓”的味道,这句俗语千百年来也许不知道害死了多少风流倜傥的才子佳人。

其实不然。

这句俗语的原意与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故事有关,与另外一句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唐明皇与杨贵妃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登基初期,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将唐朝治理的井井有条,繁荣昌盛。

然而,自从唐天宝四年,杨玉环入主后宫,成为贵妃以后,唐明皇李隆基就“三千宠爱于一身”之杨玉环,不理朝政,开始沉眠声色。

杨玉环原本是李隆基儿子李帽的老婆,本是一个小家碧玉,却长得楚楚动人,十分可爱。李隆基在一次家宴上看到儿媳妇杨玉环后彻底被她的美貌给征服了,寝食不安,朝思暮想,精虫上头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就千方百计从儿子李帽身边抢走了杨玉环,放到自己身边封了一个贵妃的头衔。

唐明皇帝李隆基得到美女杨玉环以后,即刻册封她为贵妃。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酸甜可口的石榴,更喜欢将鲜红的石榴花印在自己穿的裙子上。

唐明皇为了讨好杨贵妃,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秀岭,王母祠等地大量种植石榴树,每当春回大地,石榴花竞相开放的时候,风流倜傥的唐明皇都要在此设酒宴,招待文武大臣。

唐明皇非常宠爱杨贵妃,不仅夜夜歌舞升平,而且经常不理朝政。

正如白居易《长恨歌》的写道的那样,“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久而久之,唐明皇的这种“变态宠妃法”得到了文武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当然,他们也不敢对唐明皇帝怎么样,只好把怒气发泄在杨贵妃的身上,不论什么时候见到杨贵妃,甚至在上朝时见到杨贵妃也视而不见,不恭敬,不施礼。

一个春日的夜晚,唐明皇在石榴树环抱的华清池西秀岭,设晚宴招待文武大臣,共饮石榴美酒。

席间,唐明皇一时兴起,邀请杨贵妃穿着美丽的石榴裙翩翩起舞,为宴会助兴。

杨贵妃虽然非常喜欢以唱歌跳舞的形式出风头,然而,这一次却没有马上去跳舞,而是笑咪咪地端起一杯石榴酒,款款来到唐明皇的跟前,将酒杯送到唐明皇的唇边时,悄悄在耳边说道:

“皇上,你有所不知。这些大臣们只有对你俯首贴耳,对臣妾却经常是侧目而视,不施礼、不恭敬,我才不愿意为他们唱歌跳舞呢。”

“什么?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唐明皇感到杨贵妃受了很大的委屈,气呼呼的问道:

“是哪几个臣子,竟敢如此大胆!”

“不是哪几个?是大部分。”杨贵妃进一步进谗言说。

“这还得了!反了反了。”

因此,唐明皇立刻大声宣布道:“所有的文武大臣,地方官员,以后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见到杨贵妃必须施君臣之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论处。现在就演习一遍。”

于是,在场的文武大臣被逼无奈,纷纷很不情愿地来到杨玉环面前,“扑通”跪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开始行礼。

就这样“跪拜在石榴裙下”就成了唐朝时期的一个礼仪,慢慢的在民间也流传开来。

从此,“跪拜在石榴裙下”就成了一个典故,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千年。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这个典故又在民间演绎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那么,后来又是怎样演绎成了“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俗语呢?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宴取石榴裙。

石榴裙一词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逸所著的《乌栖曲》,其中的“蛟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生动地形容了美丽的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风韵。

慢慢地“石榴裙”成了美丽女子的代名词。

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他颜色,往往将穿着它的女人们映衬的更加白皙美丽,故而经久不衰。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色艺双全的琵琶女,“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中的血色罗裙就是石榴裙。

关于石榴裙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乍一听很有点儿小资的味道,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一个千回百转的凄美爱情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美丽的大家闺秀叫杜丽娘,虽然整天在绣花楼上,大门儿不出二门不迈,但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一日,杜丽娘正在绣楼上弹琴,楼外的大街上却传来了一个男人喃喃私语的话语:

“唉,可惜了啊,可惜了。如此美妙的琴声,却没有遇到我这个知音呐。”

闻其声,杜丽娘悄悄的撑开绣楼上窗户的一角,偷偷的向外望去。这一看不要紧。

绣楼下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骑着高头大马也正在向楼上看来,四目相对,如一股强大的电流穿过杜丽娘的身体。她不能自己,身不由己地完尔一笑,赶紧关上窗户。

杜丽娘从此茶不思,饭不饮,寝食难安,闭上眼睛以后,脑子里浮现的全部都是那个翩翩少年的身影。而且她开始做梦了,在梦里她梦见了那个书生,书生叫柳梦梅,是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

两人秉烛夜谈,互诉衷肠,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真是相见恨晚。

然而,梦,毕竟是一个梦。

杜丽娘醒来后发现是一个梦,心有不甘,就向自己的父母请求。自己要女扮男装,进京赶考,去寻找那个风流倜傥的书生。

这个在今天看起来比较合乎情理的要求,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肯定是非常荒唐的,肯定是不会得到父母批准的。

不久杜丽娘抑郁成疾,因情而死。

人鬼相见,美梦成真。

杜丽娘死后不久,化作一个魂魄,在一个乡村小店追上了自己的梦中情人柳梦梅。

柳梦梅在秀楼与杜丽娘匆匆一别后,虽然一直行进在赶考的路上,但是他怎么也忘不掉那个美丽的笑容。他一路走来,暗自思想,我只有金榜题名以后,才有资本向小姐求婚。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杜丽娘竟然亲自追了过来。他欣喜若狂,他激动不已,立刻下跪,拜倒在杜丽娘的石榴裙下。当然,他不知道杜丽娘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一个女鬼。然而,柳梦梅不管这些,跪拜之后,抱起杜丽娘,在没有花烛的情况下,依然入了洞房。

可想而知,人鬼媾和,非人非鬼。岂不是“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