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是真的假的(毁誉参半的曹操,真假难辨的高陵)
从北京出发到安阳,参观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这处曹操的墓葬,从发现,到考古发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到底是真是假,曾经引起过广泛的争议,至今也很难说盖棺论定。
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看来才刚刚开始,因为看到的一切都是新的,以至于文旅部门到现在都没有挂A。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游人的兴致,因为曹操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在曹操去世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文学作品,曹操的形象恐怕以负面居多。所谓“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早已经家喻户晓,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但后世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们,显然并没有这样看。网上搜了一下曹操的词条: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今天看了这个遗址博物馆,确实觉得评价不虚,名副其实。
先不说别的,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三曹和建安七子,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优秀的文学印记。曹操本人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据史料记载,曹操还是一个节俭的人。这就要说到这处薄葬的曹操墓了。固然有多次被盗的因素,但墓中鲜见金银珠宝,却是有曹操的临终嘱托为佐证的。更何况还有西晋陈寿的评价:“夫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朴素之教兴于本朝,则弥侈之心自消于下矣〞。
认定此处墓葬为真的,不乏权威的专家学者,依据是典籍和出土的东西。大量的陶器,也体现了薄葬的节俭。还有位置,据说是曹操自己选定的邺城之西,这里距离古邺城十五公里。
真有真的依据,假有假的说法,这里质疑的声音也不少。之所以被质疑,也是因为缺少确凿的、一锤定音的证据。比如质疑石碑造假,质疑魏武王而不是魏王,质疑墓穴中缺少卞太后的踪迹等等。
还有过去的传说。据说曹操去世后,曹丕遵其遗愿,出殡时将城门全部打开,命人把七十二具棺木从各个方向抬出城。这便是广为流传的“七十二疑冢”。有人质疑此地可能恰是一处疑冢。
如同对曹操的评价一样,认定此处为真的,恐怕还是主流。其中最权威的是,2013年,国务院已经批准这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在没有新的、确切的证据能够证伪的情况下,这里只有当真,疑只能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