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属于哪个市(贵阳三县一市之开阳县)
开阳县位于东经106度、北纬27度,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地处黔中腹地,乌江南岸,东与瓮安、福泉接壤,南与龙里、乌当毗邻,西与修文、息烽交界,北隔乌江与遵义相望,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7镇8乡3个街道办,截至2021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5.7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9万人。南距省会城市贵阳45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接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捷,贵开高等级公路使开阳县融入贵阳市一小时经济圈,四条高速(贵遵高速复线、贵瓮高速、开息高速、开瓮高速)连通开阳,三条铁路(贵开城际快铁、川黔铁路支线、久长至永温货运支线)一个港口使开阳客货运输高效通达。境内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7.25%以上。各种资源可概括为“4+1”特色:

磷矿资源。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探明的磷矿资源储藏总量达19亿吨,其中P205(五氧化二磷)含量高于32%的优质富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之一,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并称“三阳开泰”。依托资源优势,磷化工已成为开阳县主导产业之一。

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3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38.3万千瓦的大花水、格里桥、南江、紫江4个水电站已建成投运。

富硒资源。全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动植物硒含量在0.05—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

旅游资源丰富。以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香火岩为主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211平方公里,景观独特、雄奇、瑰丽。南江大峡谷景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和“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贵州十大标志性景观”。

人文资源。唐朝贞观四年,开阳置蛮 州,自明代以来就被称为“水东”地区,“水东”文化底蕴深厚,有距今上万年的打儿窝古人类遗址和秦汉时代的顶跋画马崖遗存,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土司古寨马头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开阳还是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抗日名将付砚农的桑梓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在开阳幽禁达两年之久,是在大陆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
历史沿革
开阳县地,夏、商、西周时期为雍州、梁州边鄙。春秋时为牂牁国北境。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在南夷置且兰县,开阳地属其西北域。元鼎五年(前112),以原且兰县城为治所置牂牁郡,开阳地属其西北境。
晋,以牂牁郡且兰地置万寿、且兰、平渠3县,开阳属万寿县西北隅地。后划出万寿县一部与另一些地方建晋乐县,开阳地遂归晋乐县。

隋,牂牁郡领牂牁、宾化2县,开阳地属牂牁县。唐贞观四年(630)以今开阳县双流区同知衙为治建蛮州,领巴江县,隶黔州都督府。辖地有今开阳大部和贵阳、修文等。后又在蛮州南置光州,地在今双流光堵河北岸。
宋,以唐之蛮州地分置矩州、功州等,开阳地属蛮州,隶绍庆府;开宝八年(975),蛮州改称大万谷落总管府,治今羊场。

元在今贵州中部设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其下有顺元路军民安抚司、管番民总管府、八番各安抚司等处。时雍真乖西葛蛮等处,纳坝紫江等处,葛蛮雍真等处均在今开阳境,属顺元路(路治今贵阳)。皇庆元年(1312),在三台山开科龙场地(今开阳县城东)置乖西军民府,隶管番民总管分,辖地包括今开阳和龙里、贵定等的一部分。后降为长官所。
明洪武四年(1371),置顺元路,合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于今双流同知衙。水东宋氏有亲辖地陈湖十二马头,大都在今开阳县境。天顺中,贵州宣慰司治所从大羊场(今开阳杠寨)移至杨黄寨(今开阳县城)。崇祯四年(1631),将陈湖十二马头改置为开州,治所杨黄寨,领乖西蛮夷长官司,隶贵阳军民府。辖地与今开阳县地略同。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贵阳军民府称贵阳府,开州仍隶之。开阳之名,《开阳县志》认为源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所建之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
民国三年(1914),废州,因直隶有开州,四川有开县,以州境有紫江(洗泥河),更名为紫江县,属黔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直隶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改称开阳县。二十四年(1935),开阳改隶贵州省第一督察区。
1949年,成立开阳县人民政府,隶贵阳专区。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郊区县,1963年,改属遵义专区;1965年,复归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1996年,改属贵阳市。至今建制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