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有哪些?)
一、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介绍
1.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招生专业及院校
哈喽叮子们,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轻工技术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是研究制浆与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和皮革化学工程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技术革新与方法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该领域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那么轻工技术与工程下有哪些招生专业呢,叮叮姐来告诉大家,082200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制浆造纸工程。082202制糖工程082203发酵工程,还有院校开设了交叉专业和自设专业,比如粮油生物转化,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工程。哪个专业是你比较感兴趣的呢

2.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考试内容汇总
说完了专业,我们来看看轻工技术与工程考试内容,叮叮姐列举了出现次数前十的考试内容,一起来看看有你擅长的嘛?植物纤维化学21次,轻工技术基础12次,生物化学(自命题)12次,生物化学(甲)12次,包装材料学11次,有机化学10次,工业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次,印刷色彩学7次,植物纤维素化学7次,基础化学6次
3.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方向
好啦,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呢,主要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生物质材料,纤维基功能材料,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质化学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化工,食品科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健康,食品生物技术与营养,食品资源与风味化学,数字图文信息处理,碳水化合物生物技术,糖化学,糖品工程与糖生物学等等。有你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嘛?

二.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分数介绍
2023年A区政治和英语的国家线是38分,两门专业课国家线分数是57分,总分273分,B区政治英语35分,专业课53分,总分263分,相比去年,总分是上涨了10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轻工技术与工程各科分数的大数据分析,敲黑板,叮子们要认真听啦。
先说政治,以2022年考研的数据作为参考,一共分析了334份样本,其中81-90分数段有8人,占比2%,71-80分的有119人,占比36%,61-70分的有172人,占比51%,51-60分的有33人,占比1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政治高分占比很大,所以你们也要做好政治考高分的准备哦
接下来是英语,还是以2022年的数据作为参考,一共是分析了334份样本,其中81-90分数段有3人,占比1%,71-80的58人,占比17%,61-70分的有101人,占比30%,51-60分的有100人,占比30%,41-50分数段有65人,占比19%

接下来我们来看专业课,专业课一,一般是考数学二,采用334份样本,136-150分数段有1人,占比0%,121-135分数段17人,占比5%,106-120分数段30人,占比9%,91-105分数段90人,占比27%,80-90分数段69人,占比21%,55-79分数段118人,占比35%,
横向对比来看,近三年占比最大的分数段都是处在55-79,说明专业课要考高分才行哦
专业课二采用329份样本,136-150分数段19人,占比6%,121-135分数段74人,占比22%,106-120分数段93人,占比28%,91-105分数段59人,占比18%,80-90分数段43人,占比13%

三.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高校排名及就业方向
首先是五星级院校推荐,它们是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
接下来是四星推荐:大连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西大学
三星推荐:天津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
两星推荐:吉林农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星推荐:南昌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那我读了这个专业后,我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告诉大家。主要就业方向:
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进入轻化工程领域的各大公司、研究所、设计院、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工作。该专业毕业生大都属于技术管理型人才,因此就业后的待遇也相当不错。
1、在公司企业从事纺织品、皮革、助剂等轻化产品的工业生产,工艺设计等应用技术工作。
2、在公司企业,商检,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从事轻化产品纺织品(纺织品,皮革,助剂等)性能检测分析工作。
3、在公司企业,研究所等从事技术管理和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4、在公司企业进出口贸易公司从事轻化产品(纺织品,皮革,助剂等)国内外贸易工作。
5、在国家机关,科研机关,学校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