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鸡山有个很灵的寺庙 ——照天君宫
福州的照天君宫现在金鸡山公园内,其供奉的照天君相传也是福州人,是福州百姓信仰的主神之一。一说照天君名照天柱,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生于连江,16岁出家;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闽王王审知在福州易俗里(今东门外东岳庙附近)建“报国资圣禅院”,被聘为住持,信众称为“照上人”;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寺院被封流落江湖,靠卖卜悬壶为生,经常在大榕树下坐禅;闽永和元年(公元935年)皈依道教,当时天下四分五裂,战事蜂起,南唐兵由闽北直逼福州,新登位的王延政(王审知之子)政权内部出现叛乱,照天君慈悲为怀心忧万民,日夜奔走指引灾民逃离险境,终于劳累过度在经常传道布施救人的接龙亭榕树下坐化登仙;登仙后镇守南天门,称“南天照天君”。

另一说法相传在鸦片战争前后,南门兜澳尾巷一带河塘交错,有一条用石条铺成的小路穿过河塘进入帮边村,在这小路中段有4棵古榕树,因地势凹凸不平,夜里常有人掉入河塘溺死。一天夜里,有人走到榕树下,面前突然出现一团火光,照得路面隐约可见,此后夜夜如此,因而不再有人跌入水中溺死。百姓以为是神火照路,就在大榕树下搭一座神龛,供奉一男性神仙塑像。最初神无名号,后乡人众议命名为天君。为了区别于福州其他地方的天君神,乡人又议为天君加一姓氏。因天君以亮光照耀路面,使乡人免于落水,故取“照”为姓,名照天君。

照天君宫原在南门兜儿童医院侧边,由于福州市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照天君宫的香火过分的旺盛,照天君宫已经不适合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内,曾一度搬往乌山上,后照天宫再次移驾至福州金鸡山公园上。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往烧香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