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剔之刑是什么(古代刑法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8:06:42    

咱么经常看古装剧,剧中经常提到把谁谁谁,推出午门斩首,那么古代的死罪刑法是怎么演变来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死罪可以讲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刑罚啊。自从有国家以后,统治者把这些侵犯自己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有的惩罚是剥夺犯人的生命。这些条例被规定在刑法中,那么极刑就产生了,中国古代的极刑,大概是从商朝建立起来的。荀子呢就说过:刑名从商,爵名从周,而且呢这个极刑的执行方式也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像殷纣王的叔叔。


比干被执行这个叫“刳剔“刑法,就是把你心挖出来,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比干被后世称为神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失去了心脏,不会起贪心之念,还有封神榜里很常见的这个炮烙,把人绑在通红的铜柱子上,慢慢的烫死。我就在想,是不是后来美食家,从这个炮烙上找到的灵感,发明了一道菜叫铁板鹅掌。炮烙顶多是你一个人,更重的这个极刑叫做:劓殄,就是把罪犯的子孙后代全部杀绝,也就是古代中国株连九族的原型。到了周朝,统治者对刑法做了一些调整,没有那么多花样了,再就是减少了,极刑的这个刑种。从500种减少到了300种。同时也提出了慎刑,就是你不能说杀人就杀人,动不动就说我代表月亮消灭你,这谁也受不了啊。不过这种风气没有延续多久。


等到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开始变法,用法家思想治国,大家都知道法家思想,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轻罪重刑。像这个偷盗啊、寻衅滋事啊、重婚啊,偷看女的洗澡啊,这种罪过都能让你跟阎王爷拉拉家常去,而且极刑花样非常多,斩首、五马分尸、斩腰这都是咱们经常听过的刑法,比较冷门的刑法叫囊扑,把人装入袋中活活揍死。秦始皇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就是赵姬和嫪毐,你叉叉我叉叉,生的那俩,就是死于囊扑。还有一个叫抽肋,就是把人的肋骨一根一根抽出去,抽死为止。所以百姓们长期处在这种高压统治之下,自然就会怨气很重,起义什么的就成了常有的事儿,反正里外都是死,那为啥不拼一下呢,陈胜吴广,就是因为去戍边,晚到几天你就想把他们宰了。你这不是逼着人起义吗?汉高祖刘邦看到这个问题,进军关中以后,跟百姓约法三章,

杀人偿命,伤人或者偷盗受罚,其他刑罚一概不要。关中乃秦国腹地di4×,这个百姓在秦国的苛法之下生活了上百年,现在突然放开,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当时就想给刘邦来个么么哒,你想他们能不拥护刘邦吗?自此,关中就成了刘邦的大后方,给他提供源源不断后勤给ji3×养。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刘邦能在楚汉战争当中能干赢项羽。在过几百年到隋唐,刑罚开始走向这个成熟。统治者吸取前朝因为过于残暴,导致的灭亡教训,提出了:德主刑辅,礼法并用yong4×,这个立法思想,把判极刑的这个罪名呢,从秦朝的八百多个削减到了九十多个。删掉了所有五花八门的极刑方式,只保留了这个斩首和绞刑。一时之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贞观四年,全国判极刑的只有29个啊,而且唐朝的刑法呢更注重人道主义。90岁以上的老人,七岁以下的孩子即便犯了死罪,也不执行。8岁到10岁,80岁到89岁犯了死罪,从轻发落,能不判就不判。当然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不会犯什么大事,为了这个慎重刑杀,唐朝还建立了复奏制度,每到要判人死罪的时候,都要上报京师,说这人犯了什么事儿,准备判斩首,皇上您看行不?皇上回复同意才能宣判。等到行刑之前,官员还要再上奏一次,这是名单,请皇上龙目预览。等到皇上点个头,说老铁没毛病,你整就行了,这样才能杀。这种制度呢也被后世沿用了下来。


到了明朝啊,老朱嫌各地方呈上来的名单太多,今天来一份,明天来一份,实在太烦人。就到这个每年,年底收一份名单,统一看一眼,同意的话,就在这个犯人的名字后面画个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后处决,就是在紫禁城的懋勤殿。所以这个事叫懋勤殿勾到。就在乾清宫旁边的偏殿,他看上谁就一画勾。当然了,这套程序只是适用犯了一般罪犯的。要是谋反或杀害父母,这种大不敬,那是斩立决。就不用等到秋后了。


这看上去很成熟很人性化的法律,只在各个朝代的初期才出现,只要是到了中晚期的时候,因为社会动荡,法律为了维稳就变得不那么人性化。有的时候皇上还带头破坏规矩。唐德宗李适kuo4×在位的时候,就把一部分原本应该判绞刑的罪,都改成了重zhong4×仗处死。宋仁宗执政时期不断的在法律里增加能判极刑的罪名,一年能够处死2400多人,创造了一个叫千刀万剐的极刑方式。明清呢也是一样啊,在末年时期能判极刑的罪名数量比初年翻了一倍,还不止。还有臭名昭著的就是文字狱。你随便说点什么都能被当做判极刑的证据,因为说句话把ba3×命丢了,也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到了清朝末年,随着中国开始开眼看天下,一些有识之士发现,现在大清现有法律已经不能跟国际接轨了,国外都已经开始枪决了。咱们这还把人扒光了,还hai2×一刀一刀剌la2×呢,这有点太野蛮了,那些大清封建顽固派就站出来说:法律再怎么样,是祖宗之法,不好乱改。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20世纪初年,西方列强在跟中国续订通商条约的时候说:如果你们跟我们一样实行现代化法律,那么西方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就不要了。大清国烦的就是这条,一听西方人松口就赶紧招来袁世凯,张之洞让他们找法律专家。后来找到了这个法学家沈家本,就被推到了这个位置。


后来他担任过朝廷的法务大臣,负责修改法律。沈家本,觉得刑法之当改重为轻,是今日仁政之要务。于是呢参考各国的刑事立法,制定出了大清刑律,把原来大清律例当中840项死罪减到20项,主要就是危害皇室,侵犯人身基本权利,还有侵犯私有财产这几大类。比如说你杀皇上,杀人、抢人东西,如果犯罪性质恶劣,这都是死罪,执行极刑也只有绞刑了,什么斩首呀,各种不人道的刑法都废掉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和国际接轨的刑法,所以讲到这呢,咱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死罪的刑法从出现开始,可以说就一直反映了社会情况。如果社会和谐,民生安定,法律就比较宽松。如果社会动荡,法律就变得严苛,因为社会越乱,越需要严刑来约束,从开始什么招数都上,到了后来只有绞刑是越来越文明了,这个刑法也和历史挂钩。越动荡的时候,死罪就越容易回归野蛮啊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的招数就全来了。所以我们了解古代历朝历代的刑法,就能够大体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古代的刑法,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