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非法吸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主观目的、行为方式、对象以及造成的后果。以下是具体的区分标准:
主观目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
集资诈骗: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
行为方式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通常表现为未经批准向公众吸收资金,可能通过公开宣传、承诺回报等方式进行。
集资诈骗:除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手段外,还涉及使用虚假项目、虚构高回报等手段进行诈骗。
对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面向的是社会不特定对象,即公众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集资诈骗:虽然也是面向不特定对象,但往往具有更明确的诈骗性质,行为人有预谋地选择受害者。
造成的后果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要造成的是经济损失,可能涉及大量投资者的资金无法返还。
集资诈骗:除了经济损失外,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因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
总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在主观目的、行为方式、对象及后果上均有明显区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暂时占用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则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欺诈手段永久占有资金。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认定。